大小新闻客户端3月20日讯(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董琪 摄影报道)“智慧大脑”精准安排上游采购、生产计划,微型机械臂精准识别近千个电子元件,焊接精度达微米级;全自动物流系统无感融入各生产环节……记者探访三立(烟台)车灯有限公司新建成的电子工厂,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,数字车间为企业高水平发展赋能。
经过无尘过滤程序后,记者站在车间里,那一排排“柜子”里装着电子元器件贴装机、热冲击试验机等精密设备,车间里,很少看到工人操作的身影。
“1400平米的数字化车间共五条生产线位。从原材料进到零件成品共8—9个流程,全部实现自动化。”三立车灯电子工厂生产经理陈明介绍,新电子工厂于去年6月份建成投用,工厂内引入15台套智能化及自动化设备,实现了物料配送自动化和产品质量可追溯等功能,生产效能提升了,产品差错率降低了。
“这一条产线上的两台贴片机设备,在整个中国也是仅有的两台。”陈明骄傲地介绍,一块儿肥皂大小的电路板上面大概有密布着600—1000多种微型的零件。这套设备里面的机械手可以准确识别并抓取千种小零件:“自动上料系统自动识别元件,机械手0.1秒拾取一个零部件,再贴到小面板上,精度达0.002毫米,相当于头发丝的1/5。”
在电子工厂里的物料仓储存放也实现全自动。“我们光物料就涉及600种,要说明物料,在控制面板上点击,它会一键式抽取,有点儿像药房取药,一键取料。”陈明介绍,去年,电子工厂生产投用后,产能提升20%,预计今年企业销售额将达2.5亿,工厂2026年预计能增加到6-8条生产线个亿。
“这个工厂是生产车用前照灯控制单元,项目投达产后,年新增车灯用电子系统等165万台(套)。”据介绍,三立车灯生产的车辆自适应前照灯系统,能够准确的通过车辆行车状态实时的调整车灯方向,让驾驶员始终保持在最佳照明状态。
“烟台三立电子工厂的设备采购和技术配置,在全球国内外SMT制造企业处于领先水平。如今,中国汽车行业引领了电气化、智能化变革,我们汽车零部件企业,必须主动适应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展要求,适应客户对新技术快速迭代的要求。”三立车灯电子工厂副总经理张世熙介绍,作为烟台市倍增计划培育企业,三立车灯将快速拥抱智能化浪潮,用“智造”赋能全球供应链。
发展企业的“新质生产力”,就需要像三立车灯企业一样的“新一代智能工厂”的智能底座,再造“新的生产模式”、制造“高品质的科学技术产品”来助力赋能。福山区正通过一系列措施,加速完成“智造”引领,释放澎湃的新质生产力。
为企业发展“搭好桥、铺好路”是福新街道从始至终坚持的准则,通过采取一企一策、点对点服务等措施,帮企业纾困解难、拓展市场。
“工委领导班子成员靠上包帮联系,担任项目包帮和行政审批‘双特派员’,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。”福山区福新街道工委书记荀永平介绍,街道更是成立镇街层面重点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,将辖区所有企业融起来,实现“内循环”互补、“外循环”输出,最终实现串点成线、串线成面。
智能化技改,数字化赋能,网络化协同……福山正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。按照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集群化”的发展要求,坚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快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,树牢链式发展思维,着力构建链条完整、配套齐全的产业垂直生态。
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培育方面,福山区将坚持以重点企业全面进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攻方向,完善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培育库,构建“市级-省级-国家级”智能工厂(场景)递进培育体系。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,重点盯紧博世华域、鲁宝钢管、东星磁材打造省级智能工厂,推动博格华纳、荏原冷热、艾迪液压打造省级数字化车间,推动山水水泥、鑫海矿装、海纳制动等企业打造省级智能制造场景3个以上。
以“新质”促“高质”。福山区发挥“智造力量”,将数字科技和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,落地“数智工厂”高效、智能、绿色的领先实践,不断丰富“智造”内涵,照亮了制造业生产的未来之路,也诠释着人与工厂全新的角色演进。